山海倾听 | 成长路上 阅兵为我点亮心灯
我叫谢磊,是厦门支队某中队的一名列兵。作为一名“00”后新兵,我虽未亲身参与过阅兵,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与九三阅兵两次阅兵却让我与军旅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我叫谢磊,是厦门支队某中队的一名列兵。作为一名“00”后新兵,我虽未亲身参与过阅兵,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与九三阅兵两次阅兵却让我与军旅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有人晒鸽子回家秒变“躺平大爷”,有人哭诉自家“逆子”赖在天安门不走了。
谁能想到,他那双曾经挥旗迎风、燃烧着军人血性的大手,当下竟然拿来打包苹果、卖土豆,场景一转换
为什么一定要去看升国旗仪式,大概就是那句“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促使我在北京的-6°的凌晨与寒风拥抱。
刷手机刷到阅兵直播,我直接愣住:镜头里那个笑得像刚晒完太阳的陆军小哥,眼神亮得能照进人心里。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有幸收到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后代、中国抗战老兵后代联谊会(澳大利亚)会长孟京生的来稿。
1966年国庆之夜,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个身影,一顶帽子,一个简单的挥手动作,却让整个广场沸腾了。这一刻,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卷中。
在举世瞩目之下,五星红旗在张威铿锵有力的臂膀之下抛出,伴随着振奋人心的国歌徐徐升起,这一刻,他等了10年,也终于圆梦!
九三阅兵时,升旗手张威用标准的动作,将红旗展开,抛向空中,冉冉升起。张威也随之火了起来,但是在张威接任之前,可是升旗手张自轩,他也跟着火了。
张自轩,1993 年出生在河北邢台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2010 年,17 岁的他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毅然投身军营,并幸运地入选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
那天在天安门广场,93阅兵的庄严场面里,镜头扫过看台,一个熟悉的面孔入镜——邝美云。她用粤语对着镜头说了一句很直接也很动情的话:“我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这么一句,把一个明星的情怀、一个港人的认同感和观礼当日的情绪都连成了一条线,画面里有自豪,也有归属感,让
九月初的天蓝得像故意打光,八万羽和平鸽哗啦啦冲出笼口,现场手机齐刷刷举上天,弹幕里有人问:它们怎么知道哪儿是家?
1912年那个清晨,北京不是热闹。薄雾里,广场上难得的寂静掺着陌生的期待。很多事情非得放在早晨的天安门下看,才有点现实感。这天的空气里有股新的味道,谁都觉着快要发生些什么,却又说不上来要变成什么样。天安门旁边,沉重的“大清门”矗立着,这门是皇权的门,也是权力的
还记得2021年建党100周年庆典吗?那个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扛着30斤重的国旗和旗杆,每一步都走得丝毫不差的升旗手,就是他。
当东风-51 洲际导弹的 16×16 巨型底盘碾过长安街,地面共振把直播弹幕震出了“地震特效”。
十二载军旅生涯,七千多次升降旗零失误,张自轩用青春在天安门广场刻下信仰。
他现在每天在直播间卖农产品,就像当年练习举旗杆一样下死功夫,团队已经促成三十多家农户签了订单种植协张自轩在天安门广场整整站了十二年岗。从2010年入伍到2022年退役,他完成了七千七百八十一次升降旗任务,从来没出过一次差错。
张自轩从小他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手上磨出茧子,脸上晒得发黑,小学时,因为身高出众,被学校选为升旗手,那一刻,他第一次感受到国旗升起时的庄严与神圣,也悄悄在心里种下了从军的梦想。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旌旗招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在观礼嘉宾席中,三位身着传统中式礼服的林氏宗亲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林少华、国际潮团总会执行主席林少毅、汕头市侨商会荣誉
兵民是胜利之本2025年,民兵方队亮相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活动这些铿锵玫瑰代表全国广大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尽显新时代民兵风采从15个省份抽组覆盖抗战时期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她们带着红色基因的印记让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在新时代国防动员建设